涂料工转行当上土蜂大王
全球涂料网讯:
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西北面,峰峦叠翠,漫山遍野绽放着洁白的栀子花,引得无数蜜蜂来此采蜜,其中最多的当属紫溪村村民邵则刚的土蜂(中华蜂)。在紫溪山麓,邵则刚摆放了200余只蜂箱。昨天上午,记者看到他时,他正在挨个儿打开蜂箱,抽出一格格巢脾查看蜂情。作为土蜂,一般以农户散养为主,像邵则刚这样的养殖规模,极为罕见。
结缘,外来蜂团上门造访
今年44岁的邵则刚,原先是个涂料工兼木匠,曾在南马花园村打过工。他与土蜂结缘竟是一个蜂团的偶然登门造访。
2002年的一天,紫溪村来了一群不速之客,黑压压的蜂团毫无目的地旋转,村里不少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造访吓坏了,纷纷仓皇而逃。后来,这蜂群闯进了邵则刚的家里。
经常在外跑“江湖”的邵则刚见多识广,而且他的妻子娘家就养着10多桶土蜂,意识到这是“逃蜂”,是刚从蜂桶里分出来的新蜂群。于是,邵则刚就用一个装水果的大纸箱倒扣在蜂团的上方,他妻子用笤帚轻轻地将蜜蜂赶进纸箱里,再用一只苎布袋收藏停当。接着,邵则刚跑到岳父家里,拿了一只蜂桶,给“流浪蜂”安了新家。从此,邵则刚与土蜂结了缘。
“奇怪的是,那年春天这样的情况竟发生了三次。”有一天,邵则刚在野外种植元胡时,偶然发现一棵不太高的刺槐树的丫杈下集聚着一个外逃的蜂团。于是,邵则刚如法炮制,收留了它们。
邵则刚发现,这些“外来客”大多是自东向西迁徙而至的。因为这里山高林密,与沧江、山联等村的山野连在一起,且一年四季,繁花似锦,这一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环境,特别适合土蜂的生活、繁衍。自从爱上土蜂,邵则刚每年总能收留好多桶“逃蜂”。
前些年,山联村深塘下自然村一位村民告诉邵则刚:“村里一些老房子的空斗墙里有不少土蜂,里面还有很多蜂糖。”邵则刚欣然随其往,一举收了八桶蜂,所采的四五公斤蜂蜜全部送给当地提供线索的村民。
去年,也是深塘下村民的信息,邵则刚在一个农家破柜里收了不少蜂,“光取出的蜂蜜就有八公斤”。
如今,邵则刚有了土蜂200多箱,自己却没出过一分钱买种蜂,这正应着那句话:“养蜂不用种,只要勤做桶。”
坚守,十多年风雨常相伴
经过几年的辛勤培育,邵则刚的蜂越来越多。为了方便搬运和摆放,扩大蜂容量,邵则刚尝试用蜂箱替代蜂桶。由于自己是木匠,他就买了杉木等材料,动手制作蜂箱,节省了两万多元钱。邵则刚说:“用杉木制成的蜂箱,不仅蜜蜂喜欢安家,而且防雨防霉的效果特别好,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。”
土蜂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,不像养其他蜂,走南闯北地赶场逐花,一般只在当地四野散放。这种散养模式给防病防天敌、人工分蜂、控制种群等增加了难度。
为了科学养蜂,邵则刚主动向老蜂农拜师学艺,他曾跑到仙居、奉化等地的土蜂养殖基地参观学习,也向画水镇民间蜂农登门求教。他把科学理论和别人的成功经验同自己的养殖实践相结合,总结出“靠山、定点、箱养”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蜂养殖经。
紫溪山一带,蜜源植物十分丰富,春有紫荆、杜鹃花,夏有山栀、木荷花,秋有丹桂,野菊花,冬有山茶、野桂花,是个天然的百花园。2014年下半年,邵则刚在靠近紫溪山的3.5亩元胡地里栽种了枇杷、刺槐等树木,将150多箱土蜂摆放在这里(另外还有两个养殖点)进行定点集中养殖,创建了“三点一线”上规模的土蜂养殖基地。
由于妻子要做家务,整个养蜂基地主要由邵则刚独自支撑,有时68岁的老母亲也会来帮忙。为了防止蜜蜂外逃,邵则刚不论冬夏晴雨,每天都要深入蜂场,与蜂共舞,把握分蜂期。“如果出现箱内多王,蜂群过大,就应立即进行人工分群。一旦发现无王而蜂群过小,就要并群。”
为了了解自家蜜蜂的活动情况,邵则刚几次三番往山上跑。一人要管理200多箱土蜂,个中的辛苦不言而喻。但是,他很乐观。“养蜂能给果树、庄稼带来丰收,能给人们带来甜蜜与健康,我再苦再累也心甘。”(来源:全球涂料网)(更多资讯请登录:全球涂料网 http://www.soutuliao.com/)
热点资讯
|
|